激起了一圈涟漪。那些在档案馆里翻阅过无数遍的、记载着民众诉求和解决过程的卷宗,
那些被张振国称为“历史的良心”的纸张,似乎突然在记忆里鲜活起来。几天后,
我路过市政府信访局那栋不算起眼的灰色小楼。正是上午接待时间,
楼前不大的空地上已经排起了队伍。有愁眉苦脸、穿着褪色工装的汉子,
有神情激动、大声诉说着什么的妇女,也有沉默地蹲在墙根、眼神麻木的老人。
那扇厚重的玻璃门,像一道无形的分界线,里面是代表体制的窗口,
外面是带着各种伤痕和期盼的芸芸众生。我站在马路对面,静静地看着。阳光斜照,
将排队人群的影子拉得很长。一个念头,像初春的草芽,带着点怯生生的试探,
从心底某个角落悄然钻了出来。
信访局接待大厅里弥漫着一股复杂的味道:劣质烟草、汗味、消毒水,
还有纸张和油墨的气息混合在一起,形成一种独特的、带着焦虑底色的氛围。
日光灯管发出嗡嗡的电流声,照得人脸色有些发青。大厅里很嘈杂,
打电话的声音、低声交谈的声音、工作人员对着话筒解释政策的声音交织在一起,
像一片嗡嗡的背景音浪。我被安排在最靠里、紧挨着洗手间的一个窗口。窗口不大,
外面是一层厚厚的、布满指印的透明玻璃,只留下一个狭窄的传递材料的缝隙。
玻璃上端贴着一张小小的、打印的纸条:“人民调解员 马明远”。
我的“工位”很简单:一张旧办公桌,一把带滚轮的椅子,桌上放着一台老式电脑,
一个沾着茶渍的塑料文件架,还有一部内线电话。桌角,
我带来了那个磕碰得坑坑洼洼的搪瓷杯,杯身上“为人民服务”的红字依旧醒目。旁边,
放着张振国送的那盒机关特供茶叶。我给自己泡了杯茶,
清冽的茶香在浑浊的空气里辟开一小片清新的空间,带来一丝熟悉的心安。带我的老周,
是信访局的“老人”,头发花白,眼袋很深,说话语速很快,带着点看透世事的疲惫和圆滑。
他简短地交代了几句:“老马,咱们...
兰台
麻酱拌十一
木子雨
李幸运
天伏
石四四四四
猫猫雨
边之树
uu小王
枕上漱石
姜小小
子书念念
凡尘净土心无痕